开创科技商学和培养
产业技术领袖的新型实体学院
Create the Sci-Tech Driven Business Discipline
and Cultivate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aders
  • 学校主页
  • EN
  • 登录

导航

  • 首页
  • 关于学院
    • 学院简介
    • 组织架构
    • 联系索引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递
    • 活动通知
    • 图集
    • 影像
  • 学术科研
    • 院士名师
      • 院士及国家杰青
      • 科技商学名师
      •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名...
      • 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名...
      • 科技人文名师
    • 学院教授
      • 学术师资
      • 特聘实践教授
    • 学位学术
      • 科技商学交叉学科学位...
      •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学...
      • 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
    • 产业导师
      • 生物医药产业导师
      • 人工智能产业导师
      • 集成电路和战略新兴产...
    • 科研成果
  • 招生信息
    • 工程管理硕士(MEM)
      • 项目介绍
      • 项目动态
      • 学生风采
    • 高管教育项目
      • 项目介绍
      • 项目动态
      • 学生风采
    • 国际教育项目
    • 奖学金政策
  • 科技产业
    • 全链生态
    • 科技成果
    • 卓越实践知识
  • 战略合作
    • 产教融合基地
    • 战略联盟
    • 国际合作
  • 智库服务
    • 院士观点
    • CTO教育思想库
    • CTO教育知识库
    • 智库简报
    • 首席技术官系列
    • 科创高管访谈系列
    • 政策法规
  • MEM报考申请
  • MEM培养系统
  • 亚欧商学院
  • 联合研究院
    • 情况介绍
    • 平台建设
    • 社会服务

智库服务

  • 院士观点
  • CTO教育思想库
  • CTO教育知识库
  • 智库简报
  • 首席技术官系列
  • 科创高管访谈系列
  • 政策法规
  • 院士观点

  • 当前位置:首页  智库服务  院士观点
  •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教育最大的危机,是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创新的需求
    2022-06-06
    创新的力量由何而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在采访中谈到,创新的载体是创造性人才,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维教育应该超越知识和技能。钱旭红从老子思想的精妙,谈到量子理论的意义,古今相接,东西相融,让人感受到站在前沿探索事物发展本源的科学家,其思想的深邃和张力。当可以承载自己最深沉的思索,人的思想就带着光芒,通透、自由和清醒。钱旭红便是如此。采访间,光透过他背后的窗,折射进室内,宁静而温暖;窗外,绿叶随风轻摇,一片盎然。
    06
    2022-06
  • 院士观点|钱旭红:量子论、量子思维与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
    2022-06-02
    “教育最大的危机,是教育质量支撑不了国家对创新的需求”。今天“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刊发《教育家》(2022年5月刊第4期)对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的专访后,引发热议。创新的力量由何而来?钱旭红院士在专访中谈到,创新的载体是创造性人才,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维教育应该超越知识和技能。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以“通过人和技术的协同转化实现科技的社会价值”为使命,培养首席技术官和未来科技型战略企业家。学院已开始实施“改变管理教育”系统工程。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理解量子论与量子思维都十分重要。2021年12月23日,华东师大学哲学系研究员付长珍、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成素梅及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刘梁剑于对钱旭红院士进行了专访,以《量子论、量子思维与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钱旭红院士访谈》一文,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2 期。以下为该文中钱旭红院士的思想精编。
    02
    2022-06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思维之变:撬动世界的力量》
    2021-12-31
    钱旭红院士在他的新书《未来无限:一位大学校长的思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自序中写道,“……就人类集体而言,未来社会取决于关键时间节点的发展选择与转向……2020年是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演化的分水岭!”他“强调在此关键节点前后,人类思维的重大变化,以及新思维可能带来的未来产业、社会、文明的巨大改变。”“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如果掌握了过去人类各类思维模式的全景格局和地图,抓住了思维变化趋势,就能占据主动,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就能拥有无尽力量!”在告别2021年,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之际,我们特编发钱旭红院士新书《未来无限:一位大学校长的思索》上编“量子思维与人文精神”中的《思维之变:撬动世界的力量》一文,以新思维、新目标和新力量,共同迎接2022年新年到来。
    31
    2021-12
  • 七秩华诞|钱旭红:国家未来取决今日教育
    2021-10-16
    现选编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理事会理事长钱旭红所著《改变思维》(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第139章《国家未来取决今日教育,但不是昨日知识》和第140章《第三境界:思维教育,超越知识和技能》,深入认识教育创造未来、面向未来的新思维育人观的核心精神,指导学院开展各项工作,也帮助广大读者认识新时代教育变革和卓越育人的重要思想观点,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新贡献。
    16
    2021-10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找回东方逻辑和实验
    2021-09-20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在传统节日氛围中,寻找并思考中华文明中的科学思维和精神,有着特别的意义和长远的价值。为此,我们编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所著《改变思维:新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第116章内容《找回东方逻辑和实验:墨子思维与量子卫星》,以飨读者。
    20
    2021-09
  •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开学典礼致辞:风雨兼程,未来无限
    2021-09-16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2021年9月15日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16
    2021-09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跨学科跨专业思维
    2021-08-31
    现编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所著《大学思维:批判与创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第5章第4节内容,以帮助大家认识东西方思维的基本差异、学科划分方式及学科间的关系、专家学者固守狭窄专业的局限性,自觉提升跨学科跨专业思维,实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创新发展。
    31
    2021-08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使命思维与愿景旅程
    2021-08-20
    现编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所著《改变思维:新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第2章和第3章内容(分别是《使命思维:让猴子成为大圣》和《愿景旅程:五个我与五种使命》),以帮助广大读者从更一般的个体层面理解使命和愿景和核心要义——“探寻人生的终极幸福,就是不断发现和升华使命”,“使命就是被赋予或者自我赋予的一生‘成仁’的追求和责任”。
    20
    2021-08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培养首席技术官,服务高技术成果转化
    2021-08-04
    为何我们的很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倒在”最后一公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合格的首席技术官。7月27日,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科技峰会——2021中国科技智库论坛在京举办。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首席技术官(CTO)的重要性,为探索培养可推广可复制的中国特色高技术转化产业化领袖英才提出了建议。以下为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04
    2021-08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大学要成为新人才、 新科技、新学术的策源地
    2021-05-10
    大学应该以研究型学习为主,而不是仅仅把学生当成一个被教育的对象,忽略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科研人员在和朋友喝咖啡闲聊的时候,能突然拿张纸出来谈学术问题,才能说明他们内心深处是装着学术的,才会有创造的基础。简单讲就是乐趣很重要。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去喜爱、去付出,而不仅仅把学术当作一个谋生手段
    10
    2021-05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锤炼现代团队精神,创造人生无限可能
    2021-05-06
    2019年6月12日,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校长钱旭红围绕当今社会青年人如何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锤炼现代团队精神,创造人生无限可能”为题,给2019届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
    06
    2021-05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更大音量发出中国科技期刊声音
    2021-04-13
    “期刊是知识学科体系形成的核心媒体,期刊是国家民族文明话语权的集中体现,期刊是科学技术最新进展的前沿展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这样表达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13
    2021-04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让教育回归“爱”的本质
    2021-03-29
    “爱在华师大”,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戏谑式的口号,却因为抓住了华东师范大学最核心的特征而广为流传,成为一代代“华师大人”的青春记忆。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对这份“爱”有着更深刻的理解:“爱在华师大”,不是小情小爱,一个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必然赋予华师大这所引领中国教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以宏大的历史使命。这份爱是博大的,也是沉甸甸的。本文为2018年《解放日报》记者顾学文对钱旭红院士的专访。
    29
    2021-03
  • 院士观点 | 钱旭红:如何改变思维,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2021-03-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学校应倡导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强调超越知识点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应学会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理解自己,理解世界。进一步说,要做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我们有必要了解与思维和精神相关的两种商。一种是没有火偏旁的商(quotient),它源自心理学,如智商、情商、灵商等。商的中文含义包括中介与交换。与天地、人间、物体的交往,使每个人的商值得以增长。这个商常用于表征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和素养的差别和不平衡。商意味着一个人的潜质和品位,商值越高,人越出色。另一种是有火偏旁的熵(entropy),源自化学和热力学,是能解读世界一切人事物规律的熵。这个熵代表着混乱无序的程度。此熵的形象就如熊熊火舌,飘忽不定、难以受控、毁灭一切、没有方向。爱因斯坦认为,熵理论是科学界第一法则;管理学家们认为对抗了熵增,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人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抵抗熵增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抗自我熵增,就是要和自己的舒适、懒散、平庸、颓废甚至堕落过不去。我们适度自律,克制过多欲望,勤奋刻苦学习都是为了对抗熵增。积极的人生以负熵为生。正像有人说:当你保持
    17
    2021-03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5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4 跳转到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